在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逝世30週年前夕,讓我們來回顧他在45年前的一段談話,當時他所闡述的道理,如今聽來,仍令人感到鏗鏘有力!
這段影片拍攝於1973年,紀錄了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對於公務人員與工商企業界所作的公開談話,其中除了「以民為本」的基本思維,更蘊含了執政者「解決問題的魄力」、「勇於任事的擔當」與「實事求是的原則」。老子曾說:「善政無為」,引申其意即為:身為為政者,對於百姓有利的事情要好好去做,但是對於百姓有害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夠做的!
蔣經國先生的這段演講,可以歸納出三個重點如下:
一、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
二、醋就是醋,醬油就是醬油,你不能拿買醋的錢去買醬油,拿買醬油的錢去買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從政府那裡借到的公款,你該用來做什麼就該做什麼,不能拿來亂用,不然的話,政府發放用以促進國家工商業發展的錢,就會變成了讓少數人發財的資金,而這種滋生貪污腐敗的事情,政府是不能幹的。
三、國家制定的經濟政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障全民的物價穩定和民眾生活安定,政府在尋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注意財富的分配,這才是三民主義的的基本原則。
下面是這段演講的完整內容,值得執政者深思。
我們認為今天工商界的困難,政府絕對會負起責任替他們解決,但是必須要具備正當的條件。就是你借去的錢就祇能夠用到工業生產上面去,你不能夠做其他用途,所以,這地方我們拿公家的錢做人情讓少數人發財,我們不能夠做的。
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想起我在六歲的時候,我的祖母她給我兩個碗、兩個銅板,她說買一個銅板的醬油、買一個銅板的醋,我走到門口跌了一跤,我忘記了,到底哪個銅板買醋?哪個銅板買油?回去問祖母,她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笨啊?她說一樣的嘛!但是醋就是醋,醬油就是醬油。
我們一些工商界的人,他拿買醬油的錢去了買醋,買醋的錢去買了醬油,這就不對了。所以,今天我有一句話說:發財是自由地發財,用錢是自由地用錢;但是,發財、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
我認為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不然的話,他虧了,國外去造了一個廠,這裡有公館、洋房,家庭有游泳池,(卻喊著)困難過年、困難過年、快救我、快救我,不救我的話,明天在報紙上說:現在我們經濟發展已經休克了。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知道得很清楚,誰在那裏幹什麼,誰在那裏搞什麼!
有腐弊的案子,我們一定辦,扯上面的案子,我們也辦!新的案子也辦,凡是犯法的事情,我們都要辦!但是,希望工商界的人要體驗到我們國家的一個政策,我們所要顧到的是全民生活的安定、全民物價的穩定,這是我們基本的一個政策。
今年這一年農業的發展是很合於我們的理想,最難得的一點,使我們感覺到很興奮的,就是當時主張採取免息貸款給農民,就是不要利息的貸款。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反對,說這個免息貸款將來收不回來,到今天事實證明,第一季的稻穀免息貸款收回來的,已經到了百分之九十七點五,農民守信用的這一種精神,實在是令人欽佩!
《懷念 經國先生》
1988年1月13日,蔣總統經國先生與世長辭,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勤政愛民、令人尊敬的長者。
經國先生在擔任行政院長及總統任內,十分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經常身著一襲素色夾克,有時戴著工地安全帽,甚至是斗笠,就是他為人所熟知的勤政愛民形象。
經國先生總是不辭舟車勞頓,下鄉勤訪民瘼,足跡遍及台澎金馬各個角落,拉近與人民的距離,瞭解民眾需要什麼,政府能為他們做什麼;一路走來永遠是那親切、自然,散發和藹的風範與慈愛,永遠帶著溫暖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
經國先生抱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對明天懷抱著希望」,以及「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信念,擘畫領導,不僅使我們克服許多困境難關,更奠定台灣政經奇蹟的基礎。
以經濟發展為例,他於1972年出任行政院院長時,先是在能源危機期間,成功平抑物價,更接著推動十大建設,帶動台灣的經濟起飛。在政治建設上,經國先生以落實民主憲政理想為目標,全面強化地方自治,澄清吏治。
經國先生晚年,在身體健康不佳時,猶致力解除戒嚴,開放自由辦報與自由組黨;在多方努力下,台灣地區的民主憲政才逐步邁入現今之成熟階段。
因為他勤勞儉樸,所以他能夠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因為他親兵親民,所以他能夠贏得民眾的愛戴;也因為他能夠接近民眾,所以他的施政作為皆能符合民意;更因為他能夠認識時代,所以他在台灣最關鍵的時刻,解除戒嚴、解除黨禁與報禁、開放大陸探親,讓民主政治能在台灣和平地落實。
經國先生對台灣有著許多重大而關鍵的貢獻,這正是為什麼一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感念他、敬愛他的主要原因。